刘纪鹏解析“924”政策周年中长期资金入市图谱:散户融资、险资放宽、基金改制共塑A股新生态
9月25日,在“924”政策出台一周年之际,A股市场已逐步呈现慢牛态势。新浪证券特邀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教授、资本市场知名专家刘纪鹏先生,为投资者带来深入解读>>视频直播
9月25日,在“924”政策出台一周年之际,A股市场已逐步呈现慢牛态势。新浪证券特邀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教授、资本市场知名专家刘纪鹏先生,为投资者带来深入解读>>视频直播
明知不可为而为之,意思就是明知道炒股赚钱困难,但还这么多人进来股市,这些人背后肯定是为了在股市得到一些想要的东西,在股市追求一些东西,到底你们为了什么呢?
其实在股市里打磨了几年的人都能体会到,要想在股市中持续盈利,真的要掌握一些门道。从菜鸟到初学者,要想有质的提升,必须学会做减法,减少自己的交易频率,提高胜率。
那天看到半导体板块20多只个股涨停的新闻时,我正在陆家嘴的星巴克啃三明治。隔壁桌两个穿着格子衫的程序员激动地讨论要All in芯片ETF,让我想起2015年创业板狂欢时,同样在这家店听到的类似对话。
在这片跌宕起伏的市场里,多少人因追涨杀跌而遍体鳞伤,又有多少人在一次次轮回中,依旧执着守候。江湖传言,散户“雷打不动”的两条准则,几乎就是刀口舔血的生存宝典——其一,短线破十日线清仓;其二,长线底仓不赚钱不走。看似简简单单,却凝聚了无数前辈血泪与智慧。
“盯着K线追涨杀跌,却不知庄家早把筹码攥在手里!”这是80%散户的通病——明明股价在低位横盘,却因看不懂主力动向盲目割肉,转眼就错过翻倍行情。2024年某半导体股启动前,曾在18-20元区间震荡3个月,当时筹码峰的两个关键数值已双双跌破10,却仅有少数投资者察
你可能听说过股市里的 “动量效应”,简单来说就是强者恒强的惯性效应:最近涨得好的股票,接下来一段时间大概率还能接着涨。这个规律在很多国家的股市里都广泛存在,但A股好像是个例外,比较难靠追涨杀跌的动量策略赚到钱。
在全球经济波动与中国资本市场深化改革的背景下,A股市场正经历着结构性变迁。当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理念与A股第六次牛市的“蓄力期”相遇,1.8亿散户需以理性与策略应对市场机遇与风险。以下从市场特征、投资逻辑、风险规避三个维度展开分析:
”——9月18日那天,股吧里这条晒单帖被疯狂转发,点赞的不是羡慕,全是“节哀”。
单账户资金规模在1000万以上的群体虽然只占据所有玩家数量的0.5%,但是最终盈利总额却超过2500亿,而账户规模小于50万的散户们虽然占到了市场上85%的人数,但最终却亏掉了2500亿,等于是把白花花的银子送给了大户们。
2024年9月那会儿,证监会扔出"并购六条"这颗深水炸弹时,我正在陆家嘴的星巴克刷手机。邻座两个西装革履的家伙激动得把美式咖啡洒了一桌——后来我才知道,他们是某投行并购部的。这群人就像闻到血腥味的鲨鱼,而当时的我还没意识到,这场并购狂欢会如何重塑我们的交易逻辑
其实哪有什么“最好用”的单一指标,布林带、RSI、KDJ、ADX、CCI这些各有各的用处,单看一个准会掉坑。我现在都是凑2到3个指标一起分析,再对着市场基本面核对,准头才上来。
最近朋友圈被基金销售火爆的消息刷屏了。招商均衡优选混合A募集近50亿,各种科技ETF、港股通产品卖得飞起。看着这些数字,我突然想起上周在券商营业部遇到的老张——他刚赎回了持有三个月的科技基金,亏了15%。"专家都说要长期持有,可我拿得越久亏得越多",老张叼着烟
今天午间11点半,不少股民刚放下筷子,手机行情软件就弹出了“有色金属板块集体拉升”的警报:云南铜业直线封死涨停,收盘价15.05元;江西铜业大涨8.5%,中国铝业跟涨6.2%。与此同时,LME铜价飙至9981.5美元/吨,距离万元大关仅一步之遥;沪铜主力合约收
炒股这事儿,说简单也简单,买对了涨了就赚钱;说难是真难,多少人抱着“赚快钱”的想法进来,最后却亏得摸不着北。我在股市里泡了快10年,不算什么“股神”,但也踩过不少坑、躲过几次大跌,慢慢摸出了些实在的经验。今天不吹虚的,就跟大家掏心窝子说10条,不用全都做到,哪
市场热点轮动比翻书还快,今天追的板块明天就熄火,到底怎么才能踩准节奏?9月24日这几个热点方向可是暗藏玄机,半导体、算力、机器人一个比一个猛,咱们今天就来扒一扒这些板块里的机会和风险,看完你就知道该往哪儿冲了!
9点56分贵广网络触及跌停板。目前价格9.79,下跌10.02%。其所属行业电视广播目前上涨。领涨股为XD东方明。该股为传媒,超高清视频,广电概念热股,当日传媒概念上涨0.81%,超高清视频概念上涨0.73%,广电概念上涨0.55%。
景德镇五中放学铃一响,穿校服的学生们都朝着路边那辆印着 “现炸鸡排” 的三轮车跑去 —— 此时是下午 4:28,摊主正麻利地收起 “散客接待” 的纸牌,只对涌来的学生点头:“5 块钱,等两分钟,刚炸的最香。”
我们不妨先观察一个更为微观的样本。在互联网大厂工作久了的人,都或多或少会发现中层领导极其热衷于招人。对于组织架构灵活且业务自下而上生长的互联网企业来说,中层领导下属越多,自己的影响力就越大,就越有可能出成绩。
今天收盘后,我的朋友圈被两张图刷屏了:一张是上证指数泛绿的K线,另一张是南京银行4.78%的涨幅分时图。这场景像极了去年半导体暴涨时的情形——当时所有人都在讨论"国产替代",结果三个月后多数追高者被套在珠穆朗玛峰上。